为大国工匠成长提供更大舞台
——四川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十年发展回眸
为青年人生出彩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2009年,由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牵头,85家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共同组成了四川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
10年间,集团坚持“政府主导、行业引领、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原则,探索构建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有效打破体制壁垒,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能工巧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总体提升,探索出了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搭建职教“立交桥”,贯通人才培养路
“长期以来,我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存在‘断点’,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各自为政,以致中职地位不稳固、高职水平不高、应用型本科特色不明显,人才成长在实践层面上还存在种种障碍。”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机关党委书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孔燕说。
针对这个现实矛盾,集团致力于对“中职—高职—本科”教育衔接进行探索,通过院校间合作搭建职教“立交桥”,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努力推动中职、高职、本科贯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衔接得到全面实现。10年来,每年招生规模中职达5000人,高职招生规模达两万人,应用技术本科达到1000人,让入学的初中毕业生在接受中职教育的基础上接受高职教育,高职毕业生接受应用本科教育,初步形成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整体提升四川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层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与此同时,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得到不断完善。集团开设城市管理与监察、建筑法律事务等专业,培养了上千名城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牵头编制“四川省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方案”,近5年持续招收继续教育学生3万人以上,自学考试累计招生5万人以上,其中建筑行业的社会考生约占55%以上,满足建筑工人多层次多样化培训需求,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城乡建设管理人员培训能力得到持续强化。开设“全省建设系统区县建设局长班”培训500人次;承担“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人员培训班”,培训乡镇规划员8000人次;开展新农村建设人员技能和管理培训、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岗前培训1万余人次。
捕捉行业需求,做深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是推动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适应产业需求的主要手段,但往往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专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协调、监督引导和服务。“我们集团就是担当这个第三方角色的很好的选择。”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辉说。
以建筑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集团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集团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的“现代建筑工业化实训基地”、“建筑设备综合实训基地”、“迅达电梯培训中心”,既是培育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练兵场”,也是建筑产业工人培训基地,近年来开展西部地区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共计10万余人次,开展建筑工人培训1.5万余人次。集团的校企合作项目“军民融合背景下空气动压轴承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研究”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上获得“优秀应用案例奖”。
集团建立了企业积极参与教学、共同培养学生的多种“订单培养”模式,组建了“中建一局钢筋翻样工程师班”、“中铁五局卓越工长班”、“北京建工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班”等数十个“订单班”,每年45%以上的毕业生在以央企为主的大型骨干企业就业。
依托校企联合,集团夯实技术研发平台,攻克行业技术应用难题,完成了校企联合4个省级基地和团队的建设工作。集团结构技术中心拥有西南地区少数几个能实现三维动态加载实验的结构实验系统,承担了包括“港珠澳大桥疲劳性能实验”等一批建筑行业研究攻关项目,为行业技术标准制订提供了支撑,实现了深度行业产业与职教融合。
集团建立“立足行业、项目引导、企业支持、院校领军”的工作机制,有效提升行业技术管理水平。联合54家行业企业,牵头编制出由12项工艺规程组成、总计231万字的《四川省建筑工程系列施工工艺规程》,破解了4800余家企业各自编制之虞,直接节约资金48亿多元,并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强化“双创”教育,培育“能工巧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的不断转型与变革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在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是集团研究的重要课题。
集团获得四川省科技厅对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众创空间的大额专项建设、运营补贴资金,牵头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内首家获得此类补助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正式获得省级授牌,成功建成四川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完整平台,打通了“俱乐部—苗圃—孵化器”的梯级递进孵化全链条。
集团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继续开展常态化、全方位、专业化、一站式的常规孵化服务。以“建筑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及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为主题,完成了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项目的联合申报并成功获得经费补助,目前该平台已建设完成。完成近年的科技成果专利筛选工作,选出具有转化前景的100余项专利进行线上推送。军民融合项目取得阶段性成功,已完成样机的组装调试和相应可靠性试验,年内将在四川省德阳市石亭江污水处理厂对样机进行试运行,为明年批量生产作准备。
创新创业教育高位推进。近年来,集团组织学生在第九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西南赛区一等奖1项。在2018年“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10项,实现了该项大赛中金奖“零的突破”。在第十三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两个,其中,一等奖数量创历史新高。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沙龙、讲座60余场次,涵盖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及园区企业1万余人次。
开拓发展新思路,促进教育国际化
当前,世界互联互通更加紧密,教育国际化成为时代潮流。集团努力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
开发“行走的课堂”品牌研学项目。近年来,集团承办多个地区及国家师生参与的研习活动,比如川港师生交流研习项目、“中美未来职业之星联合研习营”、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研习团等。集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交流融合,先后与德国、澳大利亚、美国、丹麦、英国等一批教育发达国家及地区开展交流与合作项目共计11项,成功与国外13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积极开展教师海外教学科研及学生海外专升本项目。近年来,共有40余名教师赴海外培训学习,开展教学科研活动。集团不断拓展及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与阿曼苏哈尔大学合作建设“鲁班工坊”,下一步将继续走出国门,持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资源优化改革试点项目,开发优质项目,为建筑产业培育国际技术人才。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打造海外实训基地。集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毕业学生10届共3400余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尤其受到国际公司的青睐。有100名学生先后前往新西兰等国家深造、实习、就业。3000余名毕业生活跃在东南亚、非洲及阿拉伯地区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项目上。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内外环境、供求关系、资源条件、评价标准等都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下一步,我们将在这5个方面着力:完善校企共生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实现集团资源共建共享、建立集团公共信息平台、创新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企参与的多主体质量评价机制,立足行业,着眼未来,以良好愿景办好职教集团,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李辉表示。
报道链接:http://www.chinajsb.cn/html/201904/22/2306.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